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英國: BBC篡改川普講話,也剪去了英國的靈魂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新聞的墮落,並不在於錯誤的報道,而在於有意的選擇。


11月9日,英國廣播公司(BBC)迎來了它百年歷史中最恥辱的一天。總幹事蒂姆·戴維(Tim Davie)與新聞事業部首席執行官黛博拉·特內斯(Deborah Turness)先後辭職。他們的離開,不是財政問題,也不是收視率,而是一段被“再編輯”的政治視頻

那是2021年1月6日,川普在白宮草坪上的演講。原始版本中,他呼吁支持者“以和平的方式讓我們的聲音被聽見”。但在BBC的紀錄片《Panorama: The Siege of Democracy》中,這句話被剪掉。鏡頭隨後切入國會暴亂的畫面,背景配以陰冷的音樂,字幕寫著:“這是他煽動暴徒的時刻。”


這一剪,讓事實發生了方向性的變形。它把一場政治演講變成煽動叛亂的證據,把“呼吁和平”改造成“煽動暴力”。當《每日電訊報》揭露這一操控性剪輯後,BBC的信譽在一夜之間坍塌。這不是一個編輯的誤差,而是一種敘事選擇。

1月6日事件已成為共和黨與MAGA運動的永久傷口,也被左派貼上了“原罪”的標簽。而在這一標簽形成的過程中,媒體的歪曲與選擇性報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這一事件的真相需要重新調查,那些篡改歷史、歪曲事實的人,理應承擔應有的責任。

當敘事取代事實,新聞便不再是記錄者,而是武器。

BBC的問題並非偶然。過去十年,它從“國家理性”的象征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工具。它有固定的敵人:脫歐派、保守黨、川普;也有固定的信條:氣候議程、多元平權、身份政治。記者的任務從揭示真相,變成確認信仰。

內部早已制度化“價值觀一致性”(Values Alignment),要求報道與機構核心理念保持統一。表面上是職業規范,實質上是思想過濾。任何挑戰主流敘事的事實都可能被刪改,任何不符政治正確的措辭都要被“調整”。久而久之,BBC不再呈現英國社會的多元,而只代表倫敦文化精英的單一立場。


蒂姆·戴維在辭職聲明中說:“我必須承擔最終責任。”BBC的官方說法則更模糊:“這是一次編輯判斷上的失誤。”然而,這真的是“失誤”嗎?一個刪掉關鍵句子的行為,是誤操作還是決策?如果是誤操作,為什麼沒有被發現?如果有人發現,為什麼依然批准播出?

《泰晤士報》的調查披露,這段視頻的“取舍”經由高層審定。這並非一名剪輯師的偶然動作,而是機構意志的體現。當一個機構相信自己在“歷史的正確一邊”,它就不再害怕錯誤,只害怕失去敘事權。

BBC中仍有許多敬業的記者,他們的職業精神無可指摘。真正的問題在於體制:官僚程序窒息了創造力,層層審批耗盡了熱情。連一場體育賽事的轉播,都可能被上層的“道德審查員”指點,流程之繁瑣,幾乎讓人忘了新聞的初衷。


BBC的內部早已僵化。表面上標榜多元,內部卻等級森嚴。許多記者出身名校,立場相似,社會背景單一。他們相信自己代表“理性與道德”,實際上早已與社會脫節。BBC Verify 聽起來高大上,卻頻頻出錯。諷刺的是,這個以“核實真相”為名的部門,卻在最關鍵的政治事件中制造了謊言。《Panorama》的剪輯丑聞,既令人尷尬,又令人發笑,就像發現一位清教徒牧師竟是個酗酒賭徒,還包養著一位天主教情婦。如果這不是腐敗,那什麼才是腐敗?

如果不是《每日電訊報》曝光,這場“精心設計的誤會”可能永遠不會被發現。

BBC的崩塌並非孤例,而是整個西方主流媒體的集體鏡像。過去十年,CNN紐約時報、華盛頓郵報、ABC News 等幾乎走上了同一條道路。它們不再競爭真相,而是在競賽誰更“反川普”。

美國ABC資深記者特裡·莫蘭在辭職後直言:“在ABC新聞部或其他傳統新聞網絡裡,幾乎沒有人支持川普。這必然會影響新聞報道。老牌新聞部門聽不到全國許多人的聲音,因為這些聲音根本不存在於新聞編輯部中。”這句話震驚了許多還相信“新聞獨立”的人。與此同時,《華盛頓郵報》的首席事實核查員凱斯勒在離職前也承認,所謂“Fact Checking”早已淪為政治篩選,核查的不是事實,而是立場。

他們公開承認的,正是新聞業的潛規則:新聞不再是觀察世界的窗口,而是參與斗爭的戰場。真正的新聞公正,並不是站在正中間、平均分配好壞,而是讓事實自己站立,即便它會讓某一方不舒服。正如新聞評論家沃爾特·李普曼(Walter Lippmann)所言:“新聞的使命,不是去安慰某個陣營,而是去照亮公眾所處的世界。”但當新聞編輯室失去了多樣性,事實也失去了獨立性。結果是“客觀”被斗爭邏輯取代,“公正”淪為政治陣營的另一種說法,新聞不再是公共信任的基石,而成了一場持續的表演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.0013 秒